close

活 出 農場力

Daz-OK2-10.jpg

 

花田囍事,單看這名字便如春風拂過,那樣舒服與喜悅。事實上,這片由單親媽媽們所共同耕作的田地,隨著不同時節的採收,日日洋溢著一股喜悅的氣氛,頗有回應名字的味道。


      花蓮的夏天炎熱,我們在午後三、四點來到位於吉安鄉的花田囍事,從省道拐個彎,遠遠的就能瞧見花田囍事的招牌。一條不寬不大的小馬路,左邊是慣行農法的田地,整片稻田一望無際,看似豪邁如圖畫,只是,仔細聞嗅幾下,似乎聞得到農藥殘存在空氣中的氣味;右邊是花田囍事的農地,走過做為隔離帶的圍籬植物叢,有個鐵皮屋作為收割後農作物冷藏與儲物的空間,以及一隻頑皮的小黑狗,跳上跳下的歡迎我們。迎接我們的除了小黑狗外,還有花田囍事的經理趙子崙先生。這天由他和徐妍花女士共同嚮導,讓我們瞭解花田囍事如何運作。


Daz-OK2-2.jpg
   

      走下馬路,跳入田裡,右邊有幾畝地分別種植了肉茄、紫秋葵、芋頭、胡蘿蔔、過貓和豆科作物等等,徐妍花女士親切詳細的解說,花田囍事採取輪種與混作方式,一方面配合時節採收,再者可平衡不同作物所需要的養分,讓土地得以轉換休息。花田囍事的有機農法和慣行農法不同的是,這裡採取非集中式栽作,且拉大作物間的距離,期能讓所有作物得到養分。因此,我們沿著田埂行走時,不時被碩大的紫秋葵吸引,大家爭相對著紫秋葵讚嘆與拍照,或是一轉頭,便看到深紫色的肉茄在空中隨意擺動,向來只懂煮茄和吃茄的我們,見獵欣喜的把肉茄放在手中秤重,果然沈甸甸。連雪白的蔥花也能讓我們停下腳步來,更不用說屬於花東才有的樹豆或木鱉子,更叫我們驚呼連連。


Daz-OK2-5.jpg


      看著眼前這片欣欣向榮的田野景致,很難想像花田囍事曾有的不順遂。一開始透過花蓮深耕發展公益協會向政府申請補助案,在吉安鄉開始這份事業,但隨著補助款不再,原本參與的農民因為經濟壓力而不得不改覓他途,留下來的人便要自立自強。說到這段歷史,趙經理話鋒一轉說:「就像你們這個自食齊力的組織那樣,我們也要重新思考該如何繼續走下去,以前可能不需要太擔心銷售通路,現在颱風一來,我們就要想著該如何銷售這些作物……」幸好,靠著大家的努力和堅持,目前花田囍事農友的耕作技術慢慢上軌道,而且每週把作物帶到台北大安廣場,建立民眾與農友間的良善關係。


Daz-OK2-4.jpg


      有趣的是,早期在大安廣場擺設攤位時,民眾對於未取得認證的作物存疑,這促使花田囍事加緊腳步,取得有機認證,讓顧客安心的購買。只是,一開始也不順利。負責執行有機認證的機構甚多,有些單位要求必須先繳一筆數萬元的申請費,才能正式進入認證手續。這樣的思維對花田囍事來說並不感到友善,他們想的是:「你還沒來看過我們的農田,怎能叫我們先繳費?」幸好,後來透過其他農戶介紹,找到了理念相合的認證機構,在一往一返中,順利取得中天科技有機認證。


Daz-OK2-7.jpg Daz-OK2-8.jpg


      然而,我們也在花田囍事的故事裡,看到了另一種無毒農業發展的難題,農作物種類繁多,再加上採取輪作或間作,自然產量降低;但當消費者下訂單時,該如何達成目標,好同時滿足消費者以及農友維生的基本經濟力?在此思考下,花田囍事想著:「是否有提高產量的可能?」他們試圖與花蓮產銷班合作,希望打造一個複合型產銷通道,讓單一作物的農友可以結合彼此的力量,降低滯銷風險,提高作物產值。同時,在農法上則會在整地時施灑有機肥,以此提高產量。



Daz-OK2-6.jpg


      採訪至此,遠處山腰漂浮著好幾朵烏雲,似乎要降雨了,才這麼想,雨滴滴滴落在鐵皮屋上,當我們詢問花蓮囍事未來的展望時,徐妍花女士悠悠講述童年回憶,她說:「我的老家在花蓮光復,小時候就跟著爸爸媽媽種稻子,所以我想學會有機種稻,將來讓這邊的單親姊妹也學會這項技術。」而選擇有機稻作除了起源於徐女士想要傳遞父母的技術外,讓人想不到的是花田囍事想要重現日治時期曾貢獻給日本天皇的「吉野米」,以原生種作物,作為花田囍事或說花蓮作物的特色,這樣的宏願讓人敬佩又期待。


  走過,花田囍事,這裡灑滿單親家庭的耕種汗水,及對未來的無限夢想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自食齊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